文/图/郭海燕
山西省沁水县公安局端氏中心派出所辖区内有沁水县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了给开发区企业创造更好的治安环境,更好地护航企业发展,端氏中心派出所立足开发区产业集群化发展和插花式布局特点,成立“企立帮”平安服务队,以“三个必须”精准破题、“六项工作”夯实根基、“五支队伍”协同治理,探索出一条警企共建、平安共治的新路径。

民警指导企业安防建设
“三个必须”靶向发力,破解治理难题
针对开发区企业流动人口多、治安要素复杂、诉求多元的特点,“企立帮”平安服务队创新建立“三必访、三必谈、三必议”机制,精准打通服务堵点。
“三必访”织密服务网。新入驻企业“主动访”:警务室提前介入企业落地流程,提供安防指导、法律咨询等“护航套餐”,累计为新企业解决证照办理、员工落户等问题32件。困难企业“专项访”:建立“一企一档”纾困台账,联合管委会解决劳资纠纷、融资风险等难题,助力3家濒危企业恢复生产。务工群体“定期访”:每月深入工地、宿舍开展普法宣传和需求摸排,发放“警民连心卡”800余张,化解欠薪纠纷15起。
“三必谈”筑牢安全线。主体责任“约谈”:对存在安全隐患的企业负责人开展警示谈话,下达整改通知书23份,倒逼企业落实主体责任。安防指导“面谈”:指导12家企业升级智慧安防系统,推动厂区视频监控覆盖率提升至95%。矛盾化解“座谈”:联动劳动仲裁、司法部门开展“圆桌调解”,成功化解涉企纠纷47起,调解成功率达98%。
“三必议”提升处置力。涉企案件“专案研议”:建立重大案件“快侦快破”机制,破获盗窃企业物资案件6起,挽回损失80余万元。安全隐患“整改详议”:针对危化品存储、消防通道堵塞等隐患,召开联席会议制定整改方案,隐患整改率达100%。企业诉求“联系商议”:通过“一事一策”对接机制,解决企业物流运输、员工子女入学等诉求45项。
2025年年初,开发区某科技公司因劳资纠纷和资金链断裂濒临停产,“企立帮”平安服务队启动“困难企业专项访”机制,联合管委会成立专班,建立“一企一档”纾困台账。通过走访调查,梳理出员工欠薪、融资受阻等核心问题,联动劳动仲裁部门化解劳资矛盾,并且协调金融机构提供300万元纾困贷款,同步指导企业完善内部风控机制。历时一个月,该企业成功恢复生产,200余名员工薪资全额兑付,产能恢复至80%。目前,该企业订单稳步回升,年产值预计突破1000万元,成为辖区“助企纾困”典型案例。
“六项工作”夯基垒台,构建平安矩阵
聚焦开发区治理痛点,“企立帮”平安服务队以社区警务六项核心工作为抓手,实现警务效能与群众满意度“双提升”。
动态信息“一本账”。建立人口、房屋、企业信息动态数据库,通过“二维码门牌”实现信息实时更新,为流动人口管理提供精准支撑。
民意直通“零距离”。线下设立“警企会客厅”,线上搭建微信矩阵群,累计收集建议68条,推出“错峰办证”“专项通道”等10项便民举措。
智慧安防“一张网”。推动建成智慧厂区8个、智慧村居5个,与科技公司合作开发应用异常行为AI预警模型,开发区可防性案件同比下降42%。
护企发展“出重拳”。开展企业周边治安整治专项行动,打掉涉企违法犯罪团伙2个,查处违法人员7名。
矛盾化解“多元调”。融合“赵树理调解室”乡土智慧与“端事端说”法律专业力量,构建“警调对接+行业调解+法律援助”三级调解体系,化解涉企纠纷成功率提升40%。
便民服务“心贴心”。推行“上门办证”“容缺受理”等12项服务,发布招聘、租房信息300余条,打造“15分钟便民服务圈”。
“五支队伍”攥指成拳,激活共治动能
派出所通过整合多方力量构建“警+N”协同治理体系,形成了“问题联治、风险联控、平安联创”格局。
民警先锋队:安排专职社区民警驻点警务室,建立“1分钟响应、3分钟到场、5分钟处置”快速反应机制。
“邻里守望”队:由社区民警发动村干部、网格员组成“红袖标”队伍,同时,以“方言课堂”“案例围炉会”等形式开展入户宣传。2025年以来,提供有效线索23条,协助抓获嫌疑人4名。
企业保安队:组织专干对辖区98名企业保安开展技能培训,实现“岗前培训、持证上岗、联动执勤”标准化管理。
管委联络队:确立每月27日为“爱企日”,由派出所民警联合管委会走访企业,搭建政策传达、诉求反馈“直通车”。
“碳谷义警”队:吸纳企业党员、退役军人、志愿者等120人参与巡逻防控,开展反诈宣传40场,覆盖员工5000余人次。
五支队伍主动作为,通过“线上预警+线下阻断”模式,累计拦截诈骗案件23起,挽回损失40余万元,园区电诈发案率同比下降62%,重点人群防诈知晓率达100%,“全民参与、共护平安”的治理新格局蔚然成形。
(作者系山西省沁水县公安局端氏中心派出所所长)
编辑:派出所工作----石虹